古人以“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赞叹玉石的绝美,又以“君子比德于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来形容品德的高尚。中国人尚玉的历史悠远长久,自春秋战国时,玉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揭阳,以揭东区磐东街道阳美村为核心的揭阳玉器产业集聚区,历经100多年的时光,用团结拼搏、诚信开放、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精雕细琢玉器产业,执著坚守玉文化,造就了举世瞩目的煌煌玉都。 中国作协会员、青年女作家王哲珠的长篇小说《玉色》,昨天在市区举行首发式,并举行创作分享会、读者见面会。该书是国内首部以长篇小说形式,聚焦揭阳玉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潮汕人在改革开放中的拼搏奋斗故事和诚信开放精神。 阳美玉都是全国乃至亚洲最高档、最大型、最集中的翡翠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在这里,汇聚了缅甸八成的高端翡翠原料,产出了市场九成份额的高端翡翠成品;在这里,以“奇、巧、精、特”特点占领行业工艺制高点的阳美翡翠玉雕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里,一代代“玉人”用勤劳与智慧创作出一件件与时俱进的作品,擦亮了“亚洲玉都”“中国玉都”的金字招牌。《玉色》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聚焦阳美玉都发展史,表现揭阳人在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风貌和创业精神,表现乡村振兴过程,书写岭南文化。 小说讲述了乔阳村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时机,靠着勤劳和智慧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但在发展进程中,精神文明发展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而随着近10年来高端翡翠市场消费的萎缩、年轻人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内其他玉石市场的崛起,乔阳村的发展遭遇了瓶颈。做了多年翡翠生意的夏文达放弃生意竞选村委会主任,与村党支部书记欧阳立,两人互相配合,一同成长,带领村民再出发,探索实现经济振兴之后的文明振兴精神振兴之路。 据了解,《玉色》是省委宣传部、省作协“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的扶持项目。王哲珠于2019年9月进入阳美玉都“深扎”,克服疫情的影响千方百计收集素材,直面切石、公盘、拆迁等各项事务,光是采访笔记就写了整整7大本。2020年9月开始创作,并通过两场专家审读会,反复打磨、数易其稿,前后历时三年多的心血,最终凝成了一部沉甸甸的《玉色》。全书共25万字,由“我的乔阳”“公盘”“切石”“合伙人”“戒王”“龙凤璧”“金玉之乡”“家”8个部分所组成,每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嵌套,形成拼图式结构。该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并在当当网和花城天猫店上架。 昨天,该书在我市举行首发仪式,并举行创作分享会、读者见面会,收获了众多的好评。专家们一致认为,《玉色》是一部扎实、诚恳、有情怀的作品,能够准确的看出作者扎根生活,融入玉都的风俗人情、特色产业,对原始材料的发掘和创造,都下过一番功夫。书中涉及的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玉文化、潮商精神、潮汕文化等都成为人类关注的话题。文艺评论家黄少青认为,《玉色》在塑造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上相当成功,为新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抹亮色。小说极具地域特色,折射了时代面貌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家吴望认为,《玉色》的结构有新突破,语言富有诗意,作者“炫技般”地将玉都的历史、揭阳的故事,讲得摇曳多姿,使人如临其境,让人充满惊喜。 “我不想单纯地讲故事,还是希望有所发现,有所探讨,有所思考,表达一些故事之外的东西。”在谈及这部小说写作初衷时,王哲珠表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伟大而充满变革,是一个蓬勃的、丰富的、永远无法定义的大时代。“不少人问过我为何需要写作,正常的情况下,我的回答是喜欢,这是我热爱的事。事实上,这只是表层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想书写这个时代,写出我个人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思考的时代,为我所生活的时代留下一个人真实的感触。”王哲珠表示,《玉色》其实就是这种实践,正是一个人对这个时代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以一个村子作为入口和路径,书写一个村子由乱入治,由经济振兴走向人文振兴的过程,书写改革开放后基层各种制度的磨合及完善过程,通过这一种方式进入时代的内部。她在书中既展现着玉都的辉煌,也展现着她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她的态度是不回避、不夸大、不美化,只是以第三者的视觉平和地说出来。 《玉色》述写乔阳村的独特振兴与乔阳翡翠玉器产业的发展,述写基层党政村政工作和村政干部的成长。小说分为明暗两条线,明线展现乔阳村村政、经济、民生、百姓凡常生活等方面的变动,暗线写了夏文达和欧阳立他们的父辈因玉而产生的交集及对下辈人的影响,写出了人对时代的反应,时代对人精神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 而说到乡村,王哲珠又深有感触,因为她一直钟情于乡土写作。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寨》写的就是乡村,书写的是传统乡村的没落与凋零,乡村传统生活被抛弃被遗忘,充满怀念和感伤。后来,她又推出了一部长篇乡土力作《长河》,则写了渐失生机的乡村,努力想适应时代变迁,努力想融入时代,不管那种适应和融入是不是成功的。“《玉色》表现的依然是乡村,但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努力前进的乡村,充满了活力,乡村找到了新的路子,它将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活力,和这个时代一起前进,永不被弃。我想,这是乡村振兴真正的意义和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王哲珠说。 王哲珠表示,这也正是她的小说取名为《玉色》的原因所在。“玉色是玉的美,玉的光彩,更是玉的文化渊源与精神。”她表示,玉自古被赋予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某种品格与精神的隐喻。它的美是需要被发现的被雕琢的,在小说中,玉色也隐喻着人,需要雕琢与成长,最终绽放灵魂与精神的光芒。所以,《玉色》是乡村在新时代的新成长,也应该是人自身的成长。 “读了《玉色》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揭阳味十足’!”媒体人、作家刘继龙和记者说,从故事的引子以阳美火把节引入,再到书中对潮汕工夫茶、阳美玉文化等的展现,以及吃肠粉炖汤、做菜粿等揭阳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还有“无心无魂”“姿娘仔”“熟鱼”等充满揭阳特色的语言,都让人感觉非常亲切,看了会心一笑。而里面对人与人之间那种矛盾、压抑等微妙关系也写得很生动,特别是对潮汕女人的形象刻画也很值得一看。 “创作《玉色》的时候,我存了一个野心,让它充满潮韵,简单点说,就是充满潮汕文化的味道。通过人物、通过生活形态的点滴来展示。”王哲珠表示,她很谢谢生她养她的潮汕大地。之前她大部分小说的背景都是这片土地,只是很多时候是渗透在小说中,隐藏在各种细节里,《玉色》是第一次这样直接地清晰地书写这片土地,书写潮汕文化。 在书中,她也着重表现了潮商文化。潮汕人相信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拼尽全力经营日子,经营生活,前行的路上从未放弃拼搏,对于拼搏之后的成败,又能用较为平和的心态对待,这是某种达观与智慧,正是这种达观与智慧,让这片土地的人们活力蓬勃又宽容豁达。正是因为这种活力与智慧,《玉色》中的村子从不产一块翡翠到高端翡翠聚集地,使他们坦然面对切玉石时一刀贫一刀富的大起大落,并在其中成长。他们自创了特别的生意方式——合伙,在最弱势的时候抱团合作,一诺千金、分担风险,将中华团结和信用的文化诠解到极致。 《玉色》既然着眼于玉都的发展史,当然更少不了玉雕工艺的展现和对玉文化的探讨。小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玉都人如何在玉石中选择、寻找、雕琢的故事,特别是对玉文化内涵的探索和传承。比如,小说里《龙凤璧》一章,写了新锐艺术家欧利与玉都玉雕大师林墨白在玉雕创作上的争议,探讨人与玉的关系,玉雕与玉文化。特别是写到林墨白的师傅洪青虬穷尽一生也雕不好一块龙凤牌的遗憾,写林墨白与粉翠精灵的对话,挖掘了翡翠的灵魂所在,玉文化的丰富,以及中国人对于人世美好的追求与祈盼,写得非常感人,也非常动人。吴望直言,《龙凤璧》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有一种古典的美,有《白鹿原》的味道,非常有灵性。 王哲珠,揭西人,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家协会理事、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各种文学杂志发表小说一百多万字,有作品被各种选刊转载。出版长篇小说《老寨》《长河》《琉璃夏》《尘埃闪烁》、中篇小说集《琴声落地》。2016年,长篇小说《长河》获广东省有为奖暨第二届“大沥杯”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