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温竞华)本年5月12日至18日是全民养分周,主题为“奶豆添养分,少油更健康”。奶及奶制品对健康有明显好处,但很多人因一喝奶就腹胀、腹痛、腹泻而对奶类望而生畏。专家提示,科学饮奶可改进乳糖不耐受症状,确保身体取得足够养分。 我国养分学会秘书长韩军花说,《我国居民膳食攻略(2022)》引荐成人每天摄入300毫升及以上液态奶,而我国人均每日饮奶量缺少30毫升,很多人从不喝奶,这一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及日韩等亚洲国家。一项对8个城市人群的抽样调查显现,觉得本身乳糖不耐受是我国居民乳制品摄入缺少的重要影响要素。 “一喝奶就腹胀,并不满是乳糖不耐受。”韩军花说,对某些糖或添加剂过敏,胃肠道对凉的东西比较灵敏或有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腹胀腹泻。而乳糖吸收不良或乳糖不耐受,是因为小肠中缺少乳糖酶,导致很多乳糖无法被消化吸收。 事实上,乳糖对健康有许多非消沉效果,如促进钙、锌等养分素吸收,添加骨矿物质含量,添加有益菌丰度促进肠道健康等。12日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养分科普大会发布了《乳糖不耐受与科学饮奶专家一致》,提示人们不该因乳糖不耐受而盲目逃避乳制品,并供给了改进乳糖不耐受的具体措施。 专家表明,乳糖不耐受人群能够再一次进行挑选低乳糖、无乳糖的乳制品,如无乳糖奶和酸奶、奶酪等;能够将乳制品与其他食物一同食用,如早餐先吃主食再喝奶,屡次少数摄入,并恰当将奶加热到40℃左右,不易引起胃肠不适;还能够从少数(如50毫升)开端,逐步添加乳制品摄入量;恰当弥补乳糖酶、益生菌、益生元,也可缓解和改进乳糖不耐受症状。